-
【大国新村: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美丽乡村的双向“奔富”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大步迈进,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生活越过越好[详细]
-
【大国新村: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建强新时代乡村振兴干部队伍
在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下,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奋斗在第一线,承担着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地区的落实落地工作,是党和国家与广大农村群众联系的关键桥梁。[详细]

-
深入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主题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围绕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的理论总结,[详细]
-
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守正创新的精神特质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理论成果,集中体现了守正创新的精神特质。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下,我们党和人民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推动文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着眼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我们要坚持以守正认清自我、坚定方向,以创新把握当下、迎接未来,努力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详细]

-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湖南要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加快种业、农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坚持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详细]
-
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城乡之间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乡村环境整治,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详细]
-
12月14日至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并作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表示,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发挥自身优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努力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详细]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这一重要论述为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指明了科学路径、提供了根本遵循,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弄清楚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内涵,搞明白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打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详细]

-
【理响中国·青年学习班】以加强党纪学习教育有力回应大党独有难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大党独有难题”的历史命题,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用“六个如何始终”深刻阐述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所面临的独有难题。深入理解把握大党独有难题的理论内涵和解决之道,要植根于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迈上新的赶考之路、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伟大时代主题之中。[详细]

-
首个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发布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近日印发《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2023年)》(以下简称《指南》),通过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强化用途管制、积极盘活存量等系列举措,切实提升自然资源领域服务保障乡村振兴用地的能力,提高基层用地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据介绍,这是我国第一个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共包括11章45条,附录包括乡村振兴用地负面清单和引用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清单两部分。[详细]
-
迈向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未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五年综述
2017年10月18日,注定是中国三农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对三农工作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张宏伟蓝图就此擘画。此后,《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等先后出台,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构建。 [详细]

-
近年来,融合了乡村民族文化与现代体育文化元素的“村BA”篮球大赛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被央视誉为“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窗口”,国家层面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支持推广这一乡村体育文化活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维度是人和文化的振兴,乡村文化不仅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内在组成部分,也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因素。[详细]
-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种业振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新征程上,以科技创新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推动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为现代农业发展插上科技翅膀,将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增动力、添活力,有效支撑农业强国建设。[详细]
-
推进乡村治理事关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事关乡村振兴战略大局,事关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新时代如何推进乡村治理?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左停为我们分享乡村治理的重要意义。[详细]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些重要表述,为今后进一步推动乡村致富、促进农民安居乐业指明了方向。[详细]
-
人民群众是社会治理的源头活水,也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力量。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深入推进,人民群众诉求愈发多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预期也更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广泛听取群众声音,让群众真正走进基层治理的考核体系中来。[详细]
-
从中国特色的农事节气,到大道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从各具特色的宅院村落,到巧夺天工的农业景观;从乡土气息的节庆活动,到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从耕读传家、父慈子孝的祖传家训,到邻里守望、诚信重礼的乡风民俗等,都是中华文化的鲜明标签[详细]


-
袁隆平(1930-2021),江西德安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我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拓和领导者,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推广与应用,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详细]
-
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详细]


-
广州市:破解城市治理难题 助力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广州市于2021年底出台了《关于开展镇街全域服务治理试点工作方案》,随后将该项工作写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并列入今年市政府工作要点。2022、2023年全市各区先后两批共30个镇街参与试点,[详细]
-
怀化实践:多措并举促乡村全面振兴 百花齐放书怀景怀乡怀味
我对大湘西的印象,大抵源于沈从文的文字,美丽愁人却不乏温情。最早动身探访的是张家界,那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事,后来又慕名到了芙蓉镇和凤凰古城。陌生不熟的是怀化,实在说不清她的引人入胜之处。[详细]
-
浙江平湖:深化“三位一体”改革,助力乡村振兴
12月14日,浙江省供销社深化农村“三位一体”改革实施县工作推进会在平湖市举行。两天时间里,来自浙江省11个地市、各县市区供销社的主要领导现场参观了平湖新仓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详细]
-
天津市宝坻区:“幸福集市”提升乡村颜值
走进天津市宝坻区新开口镇焦庄村,乡村道路干净整洁,农家小院舒适温馨,一群身穿红马甲的村民志愿者正在清扫垃圾和落叶。有了这幸福集市,村民们呵护乡村美好人居环境的积极性更高了,[详细]
-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完美木业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乡村振兴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性工程,要落实规划、扎实推进。”民营经济将自身先进技术、资本和人才投入振兴事业中,为推进乡村振兴发挥了巨大作用。[详细]
-
河北徐水:山乡发展势头足 都市农业恰逢“春”
向阳村是紧邻瀑河水库的一个小山村,随着近年来当地生态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生态休闲旅游迅速兴起,该村借势拓展乡村振兴新路径,在政府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以“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详细]
-
湖南株洲:“村网共建·便民服务” 电力满格赋能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构建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格局。2022年,中办和国办印发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详细]
-
四川战旗村: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
由四川成都往西北40余公里,坐落着一个新时代乡村振兴示范村——战旗村。如若在盛夏来到这里,满眼的绿色醉人肺腑,清澈的流水彰显灵动。战旗村是农村改革的老典型,这里曾敲响四川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