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国家安全观下的信息安全治理
2015年11月27日,由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互联网治理与国家安全高层理论研讨会在京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可信数字民生服务技术与产业联盟,中电同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战略支持。[详细]
-
独家调查:对当前网络信息安全状况的调查
92.05%的受访者认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信息安全对整个国家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大。56.64%的受访者表示,在维护网络信息安全方面,我国当前在网络立法方面相对更加滞后。[详细]
-
习近平的“网络观”:努力建成网络强国
互联网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把世界变成了“地球村”,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中国人民”、“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详细]
-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 杜飞进:
今天的“互联网治理与国家安全”高层理论研讨会,从网络信息安全的技术创新、实际应用、战略意义等三个层次展开深入研讨。嘉宾们的发言立足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前沿、互联网治理实践与理论的前沿,深化和拓展了我们对信息化人口管理、网络信息安全、互联网主权[详细]
-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所长胡传平:
互联网信息化的发展在给我们带来更多机会和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的信息安全、金融安全、经济安全,乃至国家安全带来十分严峻的挑战。如何治理网络环境,如何保障网民的信息安全,成为各国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详细]
-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网络身份技术事业部书记严则明:
社会治理以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由于我国网络身份管理基础设施的治理,造成我国网络治理效果低下,网络信任体系异常脆弱,网络实名制生物识别大技术大规模,使得网络泄露泛滥,网络犯罪猖獗,严重危害公共安全。[详细]
-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北京邮电大学校长方滨兴:
方滨兴从实名制存在的问题入手对eID进行了阐释。他认为,实名制存在三个问题,即隐私保护问题、安全性问题和真实性问题。在他看来,eID不是要取代线下身份认证,而是在线上线下同时发挥作用。现在eID已经制定了标准,只要按照这个标准,就能实现数字身份认证上的大范围统一。[详细]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计算机所研究员倪光南:
,当前我国信息网络基础设施还远远不能满足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要求,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是缺乏网络身份管理体系(eID)。如果说,在实体世界中, 我们的人口治理和户籍制度需要有二代身份证作为支撑的话,[详细]
-
可信数字民生技术与产业联盟秘书长、中电同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冰:
对我们每一个公民来讲,政府政务数据的安全开放使用并不同于普通互联网大数据应用。政府政务数据是政府从我们出生那天起便开始记录的个人信息数据,它将我们每一个人诸如婚姻、疾病、社保和税收等的数据,都存在政府的各个部门里。[详细]
-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 陶雄强:
数据推动社会进步,数据驱动经济发展,但同时不能忽视的是数据安全。开放是时代的趋势,但安全是开放的前提。在数据开放和隐私保护之间、在政府数据公开和国家数据主权之间,我们应当有更加审慎、[详细]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刘大力:
当前,我们国家的网络生态问题比较严重。这个生态说得太重怕把诸位吓着,说得太轻又怕引不起关注。简而言之,三句话总结:一个网络无主权;第二个我们网络的基础设施,几乎全部受制于人;第三个我们不掌握核心技术。因此,想打翻身仗有很大的困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