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NEWS
峰会发布了《中国之治的实践样本——2020国家治理创新经验典型案例》《2020中国应急管理发展研究报告》两大课题成果。
李鹏:河南省南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 迈向脱贫攻坚高质量良好局面

    运用“有解”思维破解难题,特别是聚焦特殊贫困群体攻坚,整合民政、扶贫、卫健、人社、残联、住建等8个部门政策资金构建兜底保障长效机制,一个“漏斗”精准滴灌,一举解决最难啃的硬骨头,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详细]

宋洪远: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原主任
  • 厚植产业优势 助力脱贫攻坚

    河南省南阳市深入贯彻党中央精准扶贫基本方略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精准为方略,以质量为根本,聚焦问题短板,厚植产业优势,引领贫困农民减贫增收,夯实了扶贫工作根基,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详细]

陈阳波: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副总编辑
  • 南阳脱贫攻坚经验体现了高度政治价值

    第一,南阳脱贫攻坚经验体现了高度政治价值,是基层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重要指示的生动实践。第二,南阳脱贫攻坚经验具有很强的决策价值,为中央有关部门、各地党政机关开展脱贫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样本。第三,南阳脱贫攻坚经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认真总结提炼南阳脱贫攻坚成果,对于解决我们贫困治理难题和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第四,南阳脱贫攻坚经验具有很强的社会价值。

燕继荣: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 南阳脱贫攻坚经验的启示

    河南南阳市这些年的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力量,结束了基层组织涣散的状态;理顺了官民干群关系,极大地改善了基层政府和基层干部在农村居民心目中的形象,这为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共产党长期执政奠定了基础;南阳提供了丰富的系统的减贫经验,证明了中国政府脱贫攻坚战略和政策的成功,也验证了中国扶贫工作的基本理论。[详细]

徐祥临: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授
  • 南阳脱贫攻坚内生动力之源:党与群众

    南阳市各级党委把脱贫攻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好抓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河南省委对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他们一手抓“造血”,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和稳定增收能力,一手抓“输血”,落实好国家各项扶贫政策,尤其是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兜底创新举措,织密织牢了社会保障网,让那些确实丧失了劳动能力的弱势群体提高了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详细]

张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教授
  • 绿色生态减贫的南阳实践:区域性整体脱贫的典型

    中国减贫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遵循,贯穿于绿色减贫的实践创新探索始终,实现了绿色、生态、低碳和循环经济发展为一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一致,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新模式。可以说,绿色减贫是中国特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成功实践,而中国河南省南阳市就是中国绿色生态减贫的成功实践探索典型范例。[详细]

左停: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
  • 社会保障兜底扶贫的南阳探索:资源整合和服务升级

    南阳社会保障兜底扶贫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具体落实和践行。南阳市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切实增强贫困人口的获得感、幸福感。南阳还通过聚爱合作社和光伏扶贫两个全覆盖,拓展了贫困人口的基础福利来源,有效地改善了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南阳市对特殊群体(鳏寡孤独、老弱病残、憨傻痴呆)不留死角的全覆盖,体现了社会主义人道关怀,也体现了民生治理下沉到户到人的工作。[详细]

  • 内乡县:“5 +”扶贫新模式助力脱贫攻坚

    “内乡5+”扶贫模式,就是“党委政府+龙头企业+金融机构+合作社+贫困户”五方再加上某个产业。贫困户投入本金和贷款到合作社,转化为优质固定资产后租给企业,实现保值增值并领取分红。有了稳定的收入预期,银行更愿放贷,为脱贫注入了活水,贫困户干事创业的信心更强了。[详细]

  • 南召县:实施“六抓带动” 凝聚脱贫攻坚合力

    近年来,南召县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领规划,统筹发展,立足特色优势,实施产业扶贫,多渠道带动贫困村贫困群众稳定脱贫,顺利实现了贫困县脱贫摘帽。[详细]

  • 桐柏县:“稻虾共作”新模式 环保致富双丰收

    在产业扶贫工作中,桐柏县一直在摸索中前进,如何提高土地产出率,充分利用闲置的水田,实现产业规模化发展这个难题一直难于破解。从2016年以来,以月河镇沈庄村为代表的贫困村形成了周期短、见效快、绿色生态、综合效益高的“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稻虾综合种养新模式,以到户增收、大户带动为载体,开辟了一条产业扶贫新路子。[详细]

  • 西峡县:聚力冲刺脱贫攻坚“最后一百米”

    近年来,西峡县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两个重点,把根子扎在产业扶贫上,把力气下在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上,把效果体现在老百姓真满意上,立足“菌果药”特色主导产业,大胆探索产业做大、基地做优、企业做强、脱贫做实“四位一体”的产业就业脱贫循环模式,实现了县域经济发展与脱贫攻坚双丰收。[详细]

  • 淅川县:坚持“短中长”结合 打造脱贫“恒业”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国家深度贫困地区,淅川县立足特殊县情,科学处理水质保护和脱贫攻坚的关系,积极探索“短中长”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脱贫攻坚模式。围绕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做文章,既考虑眼前,很好地解决了贫困户叠加增收、当年脱贫的问题,又放眼长远,很好地解决了贫困户稳定增收、持续增收的问题。[详细]

  • 邓州市:运用好“四议两公开” 助推脱贫攻坚步伐

    邓州是“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发端地。 近年来,邓州市委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动力,持之以恒用好用活这一工作法,激发出加快发展的澎湃动力。邓州不断强化“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拓展延伸、深化创新,将其贯穿于贫困户精准识别、精准退出及产业帮扶全过程,保障了帮扶政策的落实,加快了脱贫攻坚进程。[详细]

  • 唐河县:立足县情将“扶贫粮仓” 变成“脱贫银行”

    唐河县作为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立足县情,积极进行探索,经过多次论证,结合精准扶贫政策,在全省率先创设“财政+金融+粮食收储企业+贫困户”四位一体的粮仓扶贫模式。既解决了粮食仓容严重不足的问题,又担起了助推脱贫攻坚的重任,将“扶贫粮仓”变成“脱贫银行”。[详细]

制作:王爽 孔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