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NEWS
县领导谈扶贫

中共广西东兰县委书记 黄贤昌

东兰县:党旗引领 决胜脱贫攻坚

东兰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县。党的十八大以来,东兰县委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作为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具体体现,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详细

广西东兰县人民政府县长 徐迪克:

坚决打赢广西东兰脱贫攻坚战 

东兰县委、县政府牢记总书记嘱托,坚持把脱贫攻坚工作摆在首要位置,按照“营造三大生态”“实施三大攻坚”六大行动工作部署,集中全县力量、汇聚全县资源、发动社会帮扶,强力推进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详细

精准扶贫专家谈
  • 丁刚

  • 青连斌

  • 竹立家

  • 胡敏

  • 魏玉栋

  • 李秉龙

扶贫案例
  • 产业扶贫典型案例:兰木米种植专业合作社

    为了进一步让兰木米朝着优质、原生态方向发展,2014年7月,兰木米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开始着手打造富硒“兰木米”品牌。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采取统一品种、统一插秧规格[详细]

  • 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典型案例:村屯道路建设

    从2016年开始,东兰县委、县政府强力推进村屯道路建设,畅通农村公路“毛细血管”,着力解决群众“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问题。2016年,东兰县建成屯级道路557条719公里,11个脱贫村20户以上自然屯全部修通硬化公路。[详细]

  • 教育扶贫典型案例:东兰县国清中学

    国清中学建成后,有效推进了东兰县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规划,解决城区教育资源紧缺的问题,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规模化办学、规范化管理、高质量教育的目标,有利于为贫困地区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详细]

  • 旅游扶贫典型案例:红水河第一湾景区

    以红水河第一湾为代表的东兰旅游扶贫项目,通过“互联网+旅游+电商”的新模式,将引进一大批企业家和有志者参与东兰旅游项目的建设。截至目前,旅游项目为东兰带来了超过380个就业岗位[详细]

调研图集
调研视频
调研侧记

广西东兰:小县城迎来大发展  贫困山区脱贫致富展新姿

人民论坛网讯(孙易恒 刘芋艺)驱车深入东兰,沿途美景着实让人身心陶醉。秀峰、碧水、果园、农田和村落交相辉映,构成一幅世外桃源的画卷。山头缕缕青烟,如梦似幻,悠忽闪过农户劳作的身影,才把沉醉其中的人拉回现实。如今的东兰,不仅自然风光让人痴迷沉醉,各种基地各项产业的建设兴起,到处洋溢着的干事奋斗的火热激情,让东兰一扫从前贫穷、孱弱的落后面貌,取而代之的是发展奋进、日新月异的新东兰。

日前,“全国精准扶贫典型案例”征集活动正在进行,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走进广西东兰,探寻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脱贫攻坚之道。记者一行在调研采访过程中,无处不感受到东兰的生态之美,物产之丰,扶贫力度之大,脱贫决心之强——

走进东兰:山水秀美生态良好  物产丰饶潜力巨大

东兰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云贵高原南缘,以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和丘陵地貌为主。特殊的地形地貌也造就了这里美妙绝伦的山水景色和旖旎奇特的生态风光。沿途经过红水河和坡豪湖,红水河河面碧波荡漾,河谷云蒸霞蔚,两岸重峦叠嶂、雄奇秀丽。坡豪湖美仑美奂岛屿众多,是区内外有名的“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和“垂钓天堂”。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也使得东兰盛产着诸多生产期长、健康、原生态的特色作物。东兰县县委书记黄贤昌告诉我们,东兰盛产的板栗、山茶油、富硒米、东兰乌鸡、东兰黑山猪、麻鸭、红水河鱼等都是长寿养生食品。老百姓圈养的“六白”香猪以及满山遍岭放养的黑山猪、三乌鸡,肉质鲜嫩,香醇爽口,荤而不腻,营养价值极高。这些在城市人看来“高档”的无公害食品,不过是东兰人日常的食物罢了,东兰被冠以“中国长寿之乡”,因而也不足为奇了。

“前些年,有些县为了发展经济以破坏生态、牺牲环境为代价,东兰没有跟风,也没有为了短期致富搞盲目开发,始终坚持保护好生态环境,现在看来,后发优势还是很大的。”黄书记回顾往昔,指出东兰如今正在想方设法变“青山绿水”为“金山银山”,深度挖掘东兰丰饶物产背后的巨大发展潜力,真正带领村民走绿色发展致富之路。

感受东兰:产业项目遍地开花  惠民助民多措并举

尽管东兰环境优美、物产丰饶,但受历史条件、交通区位等因素影响,东兰经济发展水平仍比较落后,人均GDP仅为全国的约1/5,人均财政收入约为全国的1/10,到2015年底贫困发生率仍达23.4%。记者一行感受最深的是交通不便给东兰发展带来很大限制。从南宁机场出发,开车到东兰县县城仍需5个小时左右的车程,乡村内二级公路大多坑洼,极为颠簸,县城外产品运入和游客进入的成本较大,新鲜果蔬产品运出也十分不便,严重影响着当地群众发家致富,因而东兰县贫困人口截至2015年底,仍有6.64万左右。

为了加快脱贫摘帽步伐,近年来东兰县委县政府从最大短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开始,先后实施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等十大产业扶贫工程,全面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如今行走在东兰县城,能够看到街道左右商店鳞次栉比,拔群广场、国清广场夜夜都有轻歌曼舞;各乡镇、村庄的三层小楼房连片建起,一片小康景象。在与东兰的贫困户交谈时,一位老乡激动地说道,“这两年政府政策好,给老百姓的优惠也多,生活真是比以前好太多了!”

记者一行还走访了东兰县国清中学,这座以东兰县的英雄人物韦国清命名的中学设施完备,教学楼、科技实验大楼、宿舍、食堂、图书馆、带有塑胶跑道的操场等建设完备。大山里的学生也能有与大城市学生同等的学习条件,这对于提升人口的教育水平,避免贫穷的“再发生”帮助很大。

不仅是教育,近年来东兰县在医疗、住房等方面也注重对贫困户的保障,民众也切实享受到了实惠。当地村民绝大部分已经加入了新农合;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很多贫困户住上了新房。在向阳新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未来综合市场、文体中心、中小学、医院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可以说,这些贫困户不但顺利实现了“脱贫摘帽”,还一跃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展望东兰:贫困群众干劲充足  脱贫致富指日可待

“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一个地方想要发展,群众的干事创业的决心和与之匹配的“精气神”是决定性因素。在东兰县,记者一行充分感受到了如火如荼的干事氛围,干部群众莫不如此,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80后小韦。由于父母身体不好,她从小的生活条件极为艰苦,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但贫苦的生活却没有打垮她,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对命运的不公没有丝毫的埋怨,而是选择踏踏实实做事,发挥自己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的优势,充分利用政府对乌鸡、富硒米等产业的扶持政策,把绿色农业产业做得有声有色。现在,小韦家不但早早脱贫摘帽,年收入还达到4万多元。

俗话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即便国家给了政策、投了资金,如果民众对于脱贫致富缺乏信心,不愿意做事,就无法实现从扶贫政策、资金“输血”到贫困户积极生产“造血”的转变,脱贫的基础就无法巩固。当谈到自己的经历时,那种发自内心的幸福与开心写在了小韦脸上。笑意流露出一种自力更生的满足感,一种自己动手劳动致富的幸福感。

走在东兰的大地上,到处都能感受到这种脱贫致富的心气,这种心气能够激起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经营项目的动力和热情,从而彻底拔除穷根。“人心齐,泰山移。”在人民勠力同心干事创业的饱满热情中,在齐心协力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这座横亘在东兰人祖祖辈辈身上的“贫困大山”就要被推倒了。

微参与
读者评论